理论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理论前沿 > 正文
李国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十三章重难点问题探析
时间:2024年03月26日 15:46 点击:[]

【媒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ooLYhaGgu8KXAN7Aa6SPg

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特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十三章重难点问题探析

[作者简介]李国泉,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题组主要成员。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十三章专题讲述“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是首次在高校思政课教材中单独设立国家安全章。强调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辩证统一,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特色。在教学重难点方面,本章应着重讲清楚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与核心要义,讲清楚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辩证逻辑及其对构建新安全格局的方法论意义,讲清楚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蕴。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新安全格局;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1](P52)党的二十大以这一重大论断为基本定位,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将国家安全单独成章,深化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国家安全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十三章专题讲述“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也是首次在高校思政课教材中单独设立国家安全章。第十三章既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中的第七个明确“统筹发展和安全”内容,也体现“十四个坚持”中的第十个坚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还集中论述了“十三个方面成就”中的第十一个方面“在维护国家安全上”的成就。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该章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为题,突出维护国家安全与塑造国家安全的辩证统一性。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体现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特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重视在维护的意义上强调对国家安全的保障,更重视在新起点、高标准上强调要牢牢掌握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主动权,更好塑造总体有利的国家安全战略态势。本章包括三节内容,每节都涉及若干问题,本文拟择取三个方面的重难点问题作些初探。

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必须把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科学理论指导。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经验的实践总结,是对习近平关于国家安全工作重要论述精髓要义的高度概括。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首要的教学重难点问题,是讲清楚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讲清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及其认识贡献。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顺应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这些新特点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国家安全法》对国家安全的内涵作出了界定,即“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2](P3)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新的拓展性趋势。一方面,从国家安全本身面临的形势来看,“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延伸,衍生了新的领域的安全风险问题,使安全领域由传统向非传统领域拓展”。[3](P31)我们既要关注政治、军事、国土、经济等领域的安全问题,也要关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生物安全等新型领域安全。另一方面,从人民群众对于安全的需要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安全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分量越来越重、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从生命财产安全上升到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内涵外延不断拓展,标准要求更新更高”。[4]二是国家安全的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国家安全问题在时间维度具有历时态的特征,在空间维度具有跨国界的特征。当前,国家安全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安全的概念。如随着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变得更加重要。正如有学者所揭示的:“作为一项技术,人工智能并不能甄别、判断使用者的身份和意图,这使得该技术也可能被犯罪分子、网络黑客或恐怖分子使用。这些恶意行为将危及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5]再如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大传染病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对全球的影响日益上升,而我国则面临着严峻的科技安全、初级产品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考验和挑战,重点领域风险敞口加大。同时也要注意到,在全球化时代,安全问题早已跨越民族国家的空间界限,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容易对区域、全球安全起外溢效应,而反过来,区域性、全球性的安全问题也容易作为外部风险涌入某个国家。三是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当今时代,我国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日益增多,全球性问题日趋尖锐复杂,地缘政治因素更加突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世界风险社会将当代中国置于一个‘压缩的现代化’(compressed modernization)语境下——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时性’风险在当代中国则以‘共时性’风险登场。这种‘共时性’风险以高度浓缩的方式把现代中国社会交织成融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传统风险、早期工业社会的危机状态以及当今社会中现代弊病为一体的复杂形态。”[6]因此,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其呈现形态复杂多样,不确定、难以预料的风险变多,“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各类内外风险成因各有差异、彼此交织,具有传导快、关联紧、共振强等特点,相互之间的联动效应显著。这三个方面,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上、全局上来看待国家安全问题,系统创新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理念。只有讲深讲透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必然性以及其对于解决新时代国家安全问题的现实针对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什么样的深刻含义?“从内涵的角度看,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一种运用系统思维将国家安全状态、能力及其过程理解为一个有机系统的观念体系,即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看待国家各层面、各领域安全问题,统筹运用各方面资源和手段予以综合解决,实现国家安全多方面内容和要求的有机统一。”[7](P18)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并从“五大因素”和“五对关系”两大方面概括了其内涵要义。“五大要素”是指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对关系”是指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进一步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要求系统概括为“十个坚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五大因素”“五对关系”和“十个坚持”,集中概括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总体国家安全观本身也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在“五对关系”表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五个统筹”,即“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1](P52)总的来说,总体国家安全观基于总体战略思维和宽广世界眼光呈现深邃的思想内涵,阐发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重要观点,这不仅深刻回答了如何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而且深刻回答了如何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二、统筹发展和安全 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必须把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重大指导原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统筹发展和安全至为紧迫关键。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强调坚持安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讲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辩证逻辑及其对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方法论意义,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 发展和安全是两件大事。发展与安全是一对辩证统一的范畴,两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发展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就是最大的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党从来都秉持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一以贯之地重视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国内外保障条件。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难以理解我们国家为什么能够同时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总结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战略思想。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2017年2月1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其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将这一原则写入党章。今天,发展与安全构成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两大支柱,这个结论和定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原创性成果”。[8]简言之,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问题是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和安全问题,但真正将二者并重、系统性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其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的创造之举。”[9]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安全维度上关键是要构建新安全格局。如何解读新安全格局的内涵和特征,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新安全格局的关键在“总体”。由于国家安全是一个总体性范畴,涉及的领域、要素和方面十分广泛,因而看待新安全格局也要有系统思维。新安全格局之新,在于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其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的,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的安全格局。支撑新安全格局的内容,是集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等诸多领域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同时,在教学中更要重点指出,新安全格局是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相匹配的安全格局。正如有学者所强调,“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相互融合,共同构成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支撑”,而“统筹推进新安全格局和新发展格局,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是党和国家进入历史新阶段的时代产物”。[10]对此,习近平指出:“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11](P374)如果说新发展格局解决的是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那么新安全格局解决的则是安全的内外联动问题。新安全格局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开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新局面;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正确把握可能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若干重大问题。在教学中讲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疑点。一是要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问题。财富的创造与分配是各个国家都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西方现代化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富悬殊的严重后果。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财富不当聚集等问题,这给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分配公平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风险隐患。社会主义国家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二是要正确理解资本的两面性问题。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既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发挥资本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积极作用,解决的是发展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要看到,垄断资本破坏市场规则和公平竞争,资本的监管缺位和无序扩张会导致严重的经济风险,甚至威胁政治安全和公共安全。三是要正确理解初级产品供给安全问题。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对我国而言既是一个重大的发展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问题。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和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如何守住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如何在有力避免对外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加强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如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需要引起战略重视、加强战略谋划。四是要正确理解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问题。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维护金融领域的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当前,金融风险易发高发,虽然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违约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地方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不容忽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五是要正确理解绿色发展与生态安全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新阶段,但近年来有的地方搞“碳冲锋”,有的地方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甚至出现“拉闸限电”现象。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也容易对传统能源结构、产业结构造成重大的冲击。必须立足我国各地区的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稳步有序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三、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必须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为重要实践目标。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创新性命题,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12]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讲清楚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实践成就和重点任务。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安全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安全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外部安全等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国家安全体系越完备,越有利于发挥其效能,但这种发挥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依赖于国家安全能力,也就是运用国家安全制度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执行能力。在教学讲授中,重点是要用“两个定位”来讲清楚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第一个定位是国家安全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安全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程。第二个定位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安全领域主要体现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后者同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和要求是相适应的。 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指导下,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分散到集中、迟缓到高效、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变革。”[13](P6)这些进展体现在多个方面,最突出的是建立和巩固了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的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14](P540)党中央牵头成立这样一个机构,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是对我国国家安全体制的重大创新。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领导构建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方面,在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全面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推动地方党委国家安全系统全国基本覆盖;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方面,制定出台国家安全法、国家情报法、反恐怖主义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核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在国家安全战略体系方面,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强化了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战略自信和系统谋划;在国家安全政策体系方面,涉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相关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同时,国家安全能力不断提升,主要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科技支撑国家安全的体系化能力”,以及“把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纳入‘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持续加大对维护国家安全所需的物质、技术、装备、人才、法律、机制等方面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更好适应了国家安全工作需要”。[9]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防范化解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风险的能力。随着世界战略格局、全球治理体系、综合国力竞争进入深度变迁的历史进程,我国也迎来了国家安全的高风险期,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能否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运筹,下好防范风险挑战的“先手棋”,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关乎我们能不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以及守住不犯根本性、颠覆性错误的底线。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讲清楚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和体系性合力。党的二十大主要从四个方面概括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一是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根本前提是要牢牢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只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才能有效协调国家安全工作各领域重大关系,确保国家安全工作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15]在工作机制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强调要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同时,针对涉外法治短板比较明显的问题,更加突出运用法治手段开展国际斗争,加强涉外领域立法,特别是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二是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习近平强调,必须“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16]要坚定维护好政治安全这条国家安全的生命线,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同时,要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力素质,在全社会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善用“人民防线”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公共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习近平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17](P148)要强化事前预防,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这一重中之重,统筹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四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基层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心。要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动、组织和依靠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一体推进,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详细讲清楚这几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也要阐释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家安全工作部署的重大思想创新。这是首次把公共安全治理和社会治理纳入国家安全的体系框架,实现了对平安中国建设的理念更新,也体现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归根到底是要在实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中保障人民利益的价值内蕴。

注释: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 释清仁.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 郭声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2-11-24(6).

[5] 李峥.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J].当代世界,2018,(10).

[6] 杨海.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总体性”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2).

[7]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8] 刘海星.牢牢掌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主动权[J].新安全,2023,(1).

[9] 钟国安.深入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伟大成就[J].求是,2022,(10).

[10] 朱锋.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20).

[11]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2] 王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J].党的文献,2023,(1).

[13]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5]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N].人民日报,2023-06-16(9).

[16]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N].人民日报,2023-05-31(1).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学校地址:郑州市二七区学院路一号 邮编:450064

豫ICP备:14014431号-2郑州科技学院1988-2022

联系电话: 0371-67860115(办公电话、传真): 0371-67899911

招生热线:0371-56150666:0371-56150888;0371-56150999

网址: http://www.z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