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理论前沿 > 正文
黄蓉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与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周年之际
时间:2024年06月13日 09:46 点击:[]

【媒体链接】黄蓉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与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周年之际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与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周年之际

黄蓉生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置,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至今已有40年历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置有赖于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创设积极社会环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大讨论和召开探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证会凝聚高度思想共识、重新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与推进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提出殷切现实期望等有利条件,成为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大创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改革中前进、在发展中壮大,呈现稳步发展、融合发展、跨越发展等不同发展态势,成为哲学社会科学谱系里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兴学科。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学要进一步增强学科自信与学科自觉、丰富学科内涵与学科外延、彰显学科特色与学科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价值取向



1984年4月,为了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教育部发文在12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成为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大创举。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进步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历程,开展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实现了质的新飞跃,为新征程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优越条件。列宁在《论国家》中阐明了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方法:“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1]依循这一分析问题的方法论,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与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需要理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的背景条件是什么”、说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40年发展中呈现哪些发展态势”、讲透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状貌与趋向怎么样”等基本问题,这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价值重大、意义非凡。


一、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这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大创举


所谓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通过传授特定学科知识的方式实施教育的一种组织形态和学业门类;所谓学科,是基于一定科学领域中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划分的一种学术分类和研究分支。有学者认为:“‘学科’是特定领域客观规律性理论形态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知识体系、理论体系;‘专业’是为培养人才设置的教学实体,是一种教学体制、教学机构。” [2] 学科与专业二者依存互促、协同发展。专业作为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石,是知识体系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学科作为专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核心任务是推进专门知识体系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为知识体系的建立健全、应用发展提供牢固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应运而生,既是学科建设者依循学科发展客观规律、推动学科创立的主观能动行为,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一大创举。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束缚,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迈向新征程。“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3]适应这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得到恢复、逐渐走向正轨,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转移进行了诸如恢复重建宣传思想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建设宣传队伍、加强党校培训工作等系列工作。在此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党的工作中心转移,有序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等实践活动,以国家法律条文和党内法规等形式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要求,制定了包括国营企业、农村、军队、高等学校、中小学等在内的行业性思想政治教育规章,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局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创设了积极社会环境

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从该年起高等学校招生改变不考试的做法,恢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选拔机制。是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有关文件,宣布立即恢复高考。当年,全国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27.3万。[4]1978年4月22日至5月16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各部门,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5]同年,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倡导和鼓励下,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思想解放热潮;12月13日,邓小平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显见,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改革举措、伟大觉醒,极大鼓舞了广大知识分子,中国社会迎来了科学知识大放光彩、教育教学大有作为的春天,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置创造了积极社会环境。

2.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大讨论和召开探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证会凝聚了高度思想共识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各界人士围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开展了大讨论。事实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提出纠正关于主观主义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6]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与推进,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大讨论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置产生了重要影响。1978年5月,叶剑英指出:“毛泽东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重大发展。”[7]1980年4月,韦国清提出:“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有其专门的知识。”[8]同年5月27日至6月6日,有关行业部门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达成了“研究掌握人们思想活动的规律,使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理论化,成为一门科学”[9]的共识。孙友余指出:“形成带有我们自己社会和民族特点的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新学科。”[10]这次会议在全国产生极大反响,《光明日报》以“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化”为题开展讨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发表《早日建立马克思主义德育学》一文,强调:“只要我们努力去认识思想政治活动的规律,掌握它,我们就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也就是说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科学地做思想政治工作。”“这样说来,思想政治的科学可以称为马克思主义德育学……我们一定要早日建立这门德育学,这门很重要的社会科学。”[11]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全国理论界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达成普遍共识,开始着手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各项事业的恢复重建。1983年8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在中央党校组织召开了关于探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论证会,来自15所高校的代表就此统一了认识,确立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确定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拟定了课程设置,委托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编写部分主干课程教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学科创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12]由此,这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大讨论以及之后召开的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证会凝聚成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度思想共识。

3. 重新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与推进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提出了殷切现实期望

随着高等学校开始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如何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3]1978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文规定:“今后高等学校应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中共党史。理、工、农、医专业有条件的还应开设自然辩证法。文科应另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理工农医专业,是否开设国际共运史的课程,各校可以酌情处理。”[14]这意味着高校必须重新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6月8日至29日,教育部在武汉召开的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强调,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程是社会主义高校区别于资本主义高等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15]1982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联合召开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宋任穷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工作,这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16]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文强调,“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地方、部门和大企业可选送优秀职工,经过考试入学,教学所需经费由原单位负担,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17]“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18]由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重新开设、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推进,对从事课程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人员提出了迫切需求,为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提出了殷切现实期望。

归结起来,在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教育部门扎实推进的历史条件下,1984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19]这成为正式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标志,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迈出了科学化、专业化、学科化齐头并进的关键一步,成为服务服从于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最具本土特色的一门学科,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改革中前进、在发展中壮大,成为哲学社会科学谱系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兴学科


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改革中前进、在发展中壮大。在此,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研究对象,以相关标志性文件为主要依据,从历史角度厘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脉络,揭示其稳步发展、融合发展、跨越发展等不同发展态势。

1. 以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标志的稳步发展态势(1984-1995年)

在此期间,我们党首次在党的全会通过的文件中明确“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稳健的步伐,走过了一段从本科专业设置到逐步建立硕士点和酝酿建立博士点的发展进路,课程设置逐渐完善、科研成果逐步增多、专业教材陆续出版,培养了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第二学士生以及硕士研究生。

1984年4月,教育部发文批准南开大学等12所院校首批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年6月,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举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的意见。[20]198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指出:“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包括第二学位班和研究生班。”[21]1987年5月,中共中央强调:“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2]随后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发文决定从1988年开始由复旦大学等十所高校开展首批硕士研究生招生,同时明确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课程设置原则、培养办法等事项。[23]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授权学科专业。1994年8月,中共中央明确指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24]1995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以建设”。[25]总的来看,这一切呈现了1984-1995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稳步发展态势。

2. 以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为表征的融合发展态势(1996-2004年)

在此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获得了积极融合发展,体现在学科发展的定位和功能更加清晰,学科研究领域得以拓展,出版发行了若干具有政治高度、学理深度、影响力度的研究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完整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塑造了一支理论素养高、研究能力强、育人成效优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提升发展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1996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武汉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同年,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博士点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方向直接转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申报并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正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整合,命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2年1月,批准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为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依托单位。2004年1月,中共中央部署“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6]同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强调:“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27]同年8月,党和国家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28]不难发现,所有这些呈现了1996-200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融合发展态势。

3. 以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为标识的跨越发展态势(2005年至今)

在此期间,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学科门类和专业名称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得到归并统一,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与重点培育学科,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重新回归“独立”,结束了长达多年的“挂靠”,学科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发展成为哲学社会科学谱系里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科层次逐步提升、学科体系日臻完善、学科发展亮点纷呈的新兴学科。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明确提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29]同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决定,“在一级学科中,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30]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决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31]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等五个二级学科。到2006年1月,全国共有34个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点通过审核,成为新增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2008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文,决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32]同年,批准中国人民大学设立首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批准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武汉大学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到200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立了3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3]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34]同年5月,中共中央明确指示:“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基础地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建设。”[35]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文强调,“构建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工程”等。[36]2020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快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单位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37]这些举措充分呈现了2005年至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跨越发展态势。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肩负光荣时代使命,务必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历经40年风雨洗礼、春华秋实,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业中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中硕士点、博士点最多的二级学科。截至2024年4月,据“阳光高考”平台显示,全国共有304所院校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平台显示,全国共有236家“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型硕士授权点,50家“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56家“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型博士授权点。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诞育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步入了不惑之年,如今站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起点上,理应继续挺膺担当、不辱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更有力、更辉煌的作为。

中国式现代化长期探索实践、成功推进拓展的过程,以铁一般的事实印证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同样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倚重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依赖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性支撑,更离不开整合建构适配中国式现代化需求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肩负着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这一“批判的武器”转化成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物质力量的光荣时代使命,理应秉持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1. 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信与学科自觉

所谓学科自信,本质上指人们对学科发展及其价值的充分肯认与积极践行。所谓学科自觉,通常指人们在科学意识指引下朝着明确方向自觉能动地认识学科、发展学科的行动。二者彼此依存、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一方面,学科自信必然建立在学科自觉的基础上,学科自觉构成学科自信的前提基础和条件保障;另一方面,坚定的学科自信有助于深刻认识和把握学科发展规律,推动在更具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学科实践中滋养诞育更丰富内容、更高质水平、更优异效能的新的学科自觉。回首过往的40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完善、学科规模日益扩大、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已经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产生众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门学科,理应广泛地树立起学科自信。展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务必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等方面继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理应具备这样一种更高阶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觉。总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要对学科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生命力、时代感满怀强烈信任、抱有坚定信心,厘清专业设置的来历、学科发展的历程、育人育才的成效以及发展前行的趋向,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理论方位和职责任务,阐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其他二级学科以及中共党史党建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本质区别与逻辑关联,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强化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赢得新业绩的自觉能动性和职责使命感,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

2. 着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与学科外延

所谓学科内涵,简单来说指一门学科本身所蕴含的本质特征的总和。所谓学科外延,通常来讲指一门学科所确指对象的范围。这二者存在着密切关联,一方面,学科内涵所包含的鲜明特征决定了学科外延;另一方面,学科外延所囊括的实际对象反映着学科内涵;总体来看,它们从不同维度共同诠释着学科概念,揭示并界定了学科的内在本质属性和外在涵盖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历经40年发展,固然取得了骄人业绩,但也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问题以及学科建设的短板弱项。比如,学科研究方向凝练不够、学科研究领域聚焦不足、课程设置科学规范不力、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强、高水平成果产出不多等。这就要求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进一步丰富学科内涵与学科外延。要通过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体学术探究,廓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本质特征、价值判定,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方法论与方法、矛盾与规律、基本架构与前沿热点等,进而有效防止基本概念界定混淆、内涵外延模糊不清、学理学术漫漶不辨等问题。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在持续抓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同时,更好地肩负起资政育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等职能。概言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要系统解决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两张皮”的问题,全面打破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孤芳自赏”的桎梏,彻底改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

3. 着力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色与学科优势

所谓学科特色,概括讲是指一门学科显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风格和形式。所谓学科优势,是指比较视域下一门学科所具备的专属特长和利好形势。这二者互为因果、互促共进。要从现实维度梳理总结并提炼概括关涉学科内外的社会关系,联动打造、共同铸就学科的显著标识和代表符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的发展,既充分体现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38]的显著特色,也全面发挥了“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39]的独特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要彰显学科在不平凡发展中所积淀的特色和优势。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手段方式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体系化研究,武装人民头脑、指导中国实践,凝聚铸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进而转化成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力量。另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广泛存在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着力从我国的育人实践中提炼出易于被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概念和科学性表述,提出反映中国立场的育人理念、凝聚中国经验的育人主张、体现中国智慧的育人方案,将中国的育人经验上升为被世界所公认的一般性理论和可鉴性参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学科贡献。归纳言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要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主题主线,在事关“怎样教育引导人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何以发挥‘生命线’和‘中心环节’关键作用”、“如何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等重大时代问题上发力,推进继承性创新、聚合原创性成果,展现自身特色、发挥独特优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质强基、赋能增效。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6.

[2]徐文良.难忘的历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428-429.

[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

[4]恢复高考,知识改变中国(峥嵘岁月)[N].人民日报,2021-02-26.

[5][1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104.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2.

[7]叶剑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92.

[8]改革开放二十年大事记,第1卷[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258.

[9]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设想——第一机械工业部 全国机械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纪要[A].《光明日报》理论部.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17.

[10]孙友余.把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发挥人的积极性的工作建成为一门现代科学[A].《光明日报》理论部.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30-31.

[11]钱学森.早日建立马克思主义德育学[A].《光明日报》理论部.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50.

[12]冯刚,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年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

[14]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 [Z].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1-72.

[15][33]冯刚,张晓平,苏洁.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48,214.

[16]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8.

[17][18]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80-381,381.

[19][20][21][22][23][24][25][26][28][29][30][31][3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Z].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23,25-27,52,73,85-86,146,153,259,269,294,322,328,368.

[2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4-03-23.

[3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35]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5-17.

[36]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

[37]中办印发《意见》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N].人民日报,2021-09-22.

[38]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3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思想理论教育》2024年第06期)

 

 

学校地址:郑州市二七区学院路一号 邮编:450064

豫ICP备:14014431号-2郑州科技学院1988-2022

联系电话: 0371-67860115(办公电话、传真): 0371-67899911

招生热线:0371-56150666:0371-56150888;0371-56150999

网址: http://www.zit.edu.cn